《四川师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既然选择了从教,就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

——记全国师德标兵、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领衔人、我校文学院教授黄尚军
   期次:第683期      


黄尚军,四川成都人,1956年生,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获“四川师范大学师德标兵”称号,2012年获“四川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3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师”及“全国师德标兵”称号,2017年其领衔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黄尚军教授,是一位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融入自己工作生活全过程的优秀教师,他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对学生关怀备至,在教书育人和学术科研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师生的广泛赞誉。

辛勤耕耘,无怨无悔:深深扎根地方民俗文化研究的沃土

黄尚军教授是四川省四川方言与民俗研究的领军专家,为保护和传承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突出贡献。20载春来秋去,黄尚军教授几乎没有休过一天假,每逢节假日都外出采风,20多个除夕之夜,他都是在田野调查的途中度过。他走遍了巴蜀地区150多个县;节衣缩食,倾其所有,投入200余万元;参加了300多场地方民俗活动,走访了上千人,拍摄了十万余幅四川民俗照片和一千余小时的音像资料,保存了大量已经消亡或正在消亡的珍贵民俗文化场景。

黄尚军教授进行田野调查,大多在偏僻乡镇、深山老林,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矢志不渝,全身心投入。2016年元旦,黄尚军教授在巴中进行田野调查时不慎将脚重度摔伤,但他牵挂所教的本科生和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没请一天假,坚持坐在轮椅上奔波来往于学校不同校区为学生上课达半年多。

由于长期积劳成疾,黄尚军教授因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右腿瘫痪动了手术,20多次住院。他在病床上仍忙着备课。手术后,穿着钢背心仍然坚持带领学生在巴蜀大地上进行田野调查。

在过去的20年里,黄尚军老师整理巴蜀各地方志约160部,巴蜀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约420本;实地考察巴蜀地区牌坊约180座,古镇、乡村80处;另搜集巴蜀地区家谱、说唱文学、端公及阴阳用书约300本,整理有关资料并形成电子文档上千万字。这些年来,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0多篇,获省市各级社科奖等近十次。其科研成果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言传身教,感染学生:牢牢坚守教书育人的使命责任

黄尚军教授常说:“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好知识。”而“传道”的方式有两种:课堂内的教学和课堂外的传授。黄尚军教授将田野调查的丰硕成果融入自己的教学中,用生动的方式讲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多年来,他给学生开设了《田野调查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巴蜀方言与民俗》《古代汉语》《巴蜀移民文化》等十余门课程,每一门都认真备课,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讲义。他还从田野调查资料中,精挑细选,认真编辑,做了大量课件,与同学们分享他的学术收获。

10余年来,黄尚军教授每年都有自己指导的一到两个学生团队获得重点科研创新项目立项,结题答辩的成绩都是优秀,他指导的学生团队多次获得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黄尚军教授也多次被学校评为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满腔热情,关怀备至:把学生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亲人

黄尚军教授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化作对学生的关爱,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灌输做人的道理,还尽量在思想上、生活中关心他们,温暖他们。

2007年中秋节,黄尚军教授在学校举办了“中秋朗月”诗歌朗诵会,有300多位同学参加。学生临出门之时,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黄尚军教授和他妻子特意为学生购买、分发的月饼。

2008年“5·12”大地震中,黄尚军教授指导的一名研究生老家的房子在地震中坍塌。该同学的岳父偏瘫,常年卧床,妻子又没有工作,经济拮据,黄尚军教授便拿出2000元资助学生,并持续提供各种帮助,使该同学度过难关。

2008年寒冬的深夜,他的一名研究生不慎在寝室摔倒,闻讯后,他和妻子急忙赶到学校,带着学生去医院医治并像慈父一样通宵守护。学生治疗期间,他亲自为学生做菜熬汤,送到病房,每天如此,从未间断。

为了教学生们做科研论文,黄尚军教授在狮子山校区租了一间小屋,许多同学在这里一呆就是一整天,每次都是他和妻子亲自给学生做饭。遇到路途远的外地自考生,还免费提供食宿。

为了给贫困学生补充营养,他从南江县山里杀来年猪,从金堂县农家拉来蔬菜,在自己家里开起了“小食堂”,以至于邻居以为他是专门给学生做饭的“保姆”。

对有上进心的学生,黄尚军教授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他自己贴补经费让学生参加田野调查,对学生的优秀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并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十余年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黄尚军教授常说:“既然选择了从教,就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黄尚军教授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教学科研的精益求精,对学生的无私奉献,对他人的热情相助,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赞誉。

四川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517次访问,全刊已有556247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