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探索巴蜀文化长路的点灯人

——访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
   期次:第656期      

编者按 日前,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听取了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段渝所作《巴蜀文化的几个问题》专场讲座。讲座上,段渝教授从“巴蜀文化的概念”、“ 巴蜀文化与中国文明的‘ 多元一体’格局”、“古蜀文明及其在中国文明史上的地位”、“古代四川与南方丝绸之路”等四个方面对巴蜀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一、从容上阵,畅叙巴蜀故事

在汶川地震十一周年之际,温总理重游四川。在成都停留之时,他选择了听专家讲课来了解四川的教育发展现状,而我校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段渝从众多优秀学者中脱颖而出,有幸被省委邀请,为温总理讲解巴蜀文化。

在接到上级的指令时,段渝心中没有一丝紧张的情绪。拥有多年讲课的经历,巴蜀的古今历史早已烂熟于心,因此即使面对人们眼中如此的“大场面”,段渝内心仍无所波澜。他选择了自己熟悉的主题——《巴蜀文化的几个问题》,但与平时讲课不同的是,段渝化繁为简,将深奥空洞的理论通俗化,历史实例信手拈来,为温总理献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在讲座结束后,温总理对其大加赞赏,更是连说了几遍“感谢你,感谢你的学校”。谈及温总理的时候,段渝一直平静温和的脸上呈现出一丝激动和敬佩。"他是完全没有架子的,像学者一样。"段渝这样评价道。约定见面的那天,天气有点凉,温总理刚运动完回来,还穿着短袖,花白的头发不像以前那样被仔细打理过,和普通的老人没有什么差别。多年的从政经历并没有磨灭掉温总理与生俱来的温和气质,反而让他更贴近人民。他像多年的老友一样,与段渝交流,回忆过去的学习时光,也谈论中国历史文化。"我很敬佩他,即便从政多年,身居高位,依然能给人一种亲近感,而且他多年来一直坚持锻炼身体,这种坚毅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段渝说。

二、鞠躬尽瘁,弘扬巴蜀文化

身为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段渝个人的研究方向始终与中心的研究方向保持一致。
  “ 立足巴蜀、依托西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长期以来,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秉持着这十六字的宗旨,以巴蜀的历史、 文化作为研究对象, 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绩。 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的 “十三五” 规划把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和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作为两个主研究方向, 并向教育部申报了 《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的学术史》 、 《巴蜀文化和古印度的关系》 、 《南方丝绸之路川滇的政治互动》 、 《南方丝绸之路的文献的搜集整理》 、 《巴蜀文化和太平洋、 印度洋的关系》 等五大重要课题。

自三星堆古遗址被发现后, 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便开始了对其的研究, 至今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巴蜀地区是历代王朝的重要战略地区, 三星堆文化为中国文明西南疆域的奠定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同时, 通过南方丝绸之路, 三星堆文化传向南亚、 中亚、 东南亚等地区, 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互鉴互融, 对巴蜀文化甚至整个中国有很大贡献。 因此, 三星堆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既具有国家意义, 也具有国际意义。 ” 段渝说。

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对巴蜀的城市起源模式、 青铜文化、 文字等进行深入研究, 提出了 “古蜀文明” 、 “三星堆文明” 等多个概念。 如今, 中心已取得了多项学术界公认的重大成果, 在巴蜀文化的研究上占据着十分权威的地位。 除此之外, 巴蜀地区的文学、 哲学、 民族也是中心的研究方向。 段渝希望整个学术界能与中心一道, 促进巴蜀文化的研究。

三、 谆谆教诲, 关怀川师学子

"首先就是要学习知识。 "在被问及对川师大学生学习生活有什么建议时, 段渝斩钉截铁地说到。 他始终坚持学习多学科知识, 认为学科之间是相通的, 只有不断地学习总结,多学科、 多角度、 多层面地观察和思考问题, 从自身专业出发, 形成自己的成体系的学习方法, 是学习最好的成果。

很多学生都面临过这样的问题——怎样平衡应试教育和自身兴趣, 段渝对此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 应试教育更多的是在培养惯性思维, 要求整齐划一, 不能说它是好的,也不能说它是错的, 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这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于"标准答案"我们要学会接受和妥协, 在取得高分的基础上寻求更简洁有趣的答案。 这和科研是不同的, 在科研中,最忌讳的就是随大流, 对于学术, 除了尊重, 更重要的是批判, 要看到前人的不足, 要学会融会贯通。

讲座内容概要

【巴蜀文化的概念】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 “巴蜀文化” 是一个统一的概念。 实际上, 在战国以前并非如此——巴地是巴文化, 蜀地是蜀文化。 二者各有渊源, 自成系统。 直到战国时期, 由于巴蜀地区相互毗邻,语言文字、 经济活动、 生活方式、 物质文化逐渐相互趋同,学界因此将其称为 “巴蜀文化” 。 巴蜀文化以巴地和蜀地为中心, 辐射面达到陕西西部、 湖南西部和北部及云南与贵州的一部分。

【巴蜀文化与中国文明的 ‘多元一体’ 格局】

在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 学者们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普遍秉持 “一元论” , 即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文化, 并以其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逐渐形成了中国各地的文化。 直至上世纪 80 年代, 种种考古学的发现表明, 中原周边有相当多的文化有自己的文明的起源, 中原文化既不是最早的文明, 也不是唯一的文明。 学者们猜测, 中华文明的起源并不是中原文化, 而是 “多元一体” 。

其中, 巴蜀文化便是 “多元起源” 中的一元。 它有独立的起源模式, 文字、 城市、 金属系和国家模式等几大起源要素, 都与中原有所区别。 三星堆古遗址中发现的青铜面具、 金器等, 与中原文明迥然相异, 证实了巴蜀文化的独立个性。 中国文明起源的 “多元论” 和 “一元论” 之间的争论, 因三星堆文明的发现, 至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古蜀文明及其在中国文明史上的地位】

①为中国文明西南疆域的奠定发挥先导作用无论是夏朝、 商朝还是西周, 统治范围都没有达到西南地区。 但由于三星堆文化在西南地区的传播, 使得云南、 贵州等地古代的一些民族, 逐步形成了古蜀文明的地域下影响下各自的地域文化。 秦灭蜀后, 以蜀为基地向云南发展; 西汉时, 又一把征服西南地区, 最终奠定了中国的西南的疆界。 因此三星堆文化为中国文明西南疆域的奠定,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

②历代王朝的重要战略地区从历史发展来看, 历代王朝都把统治巴蜀地区作为一个重要战略。 秦汉时期把西南地区纳入到中国疆土之内; 三国时, 巴蜀地区是蜀汉的基地; 汉代刘邦以蜀汉为基础, 消灭项楚; 西晋王朝通过巴蜀地区, 大军水路东下消灭东吴; 宋朝、 元朝都以巴蜀为基地, 最后统一了中国南方。

唐朝以后, 巴蜀地区还成为了历代中央王朝和吐蕃联系的一个枢纽。 因此, 它在中国文明中占据着非常高的地位。

③古蜀文明的文化贡献无论是在哲学、 文学、 宗教, 还是中医学、 科技上, 巴蜀文明都对中国文明贡献极大。 文学上, 西汉的司马相如、 扬雄, 唐朝的李白、 杜甫, 宋朝的 “三苏” , 才高八斗, 诗文冠天下。 哲学上,明代的杨慎以博学立言影响明一代学风, 清朝的唐甄可与明清之际的大哲学家黄宗羲齐名, 清末民初的廖继平的著作对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影响深重。 史学上, 陈寿的 《三国志》 、 常璩的 《华阳国志》 均为颇负盛名的史书……因此, 巴蜀文化中许多人物、著作, 都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璀璨的明星。

【古代四川与南方丝绸之路】

《史记》 中记载,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 在阿富汗发现当地商人买回的商品中, 有四川的蜀布、 丝绸。 经了解他得知, 这些蜀地产物是从印度买来的。 回到汉朝, 张骞将此事禀报汉武帝,史官司马迁便将其记入 《史记》 , 这便是蜀人与印度经济贸易往来最早的记载。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行后, 我国开始探索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适逢三星堆古遗址被挖掘出土, 但在长江流域、 中原地区均找不到其起源, 学者们便想到扩大视野,到中国以外的区域寻找。

从世界的资料看, 三星堆中出现的金杖、 金边罩、 青铜雕像等文化传统, 最早在两河流域以南 (美索不达米亚) 被发现, 随后流传到印度, 再出现在蜀地。 这体现出商代已经和印度、 中亚细亚有一定的文化交流。 于是, 这条由蜀地起源的文化交流线路被命名为 “南方丝绸之路” 。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 从中国输出的丝绸, 最早也从南方丝绸之路向外运。 西域的丝绸之路输往中亚西亚的大宗丝绸, 也是来自四川的丝绸。 南方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互鉴互融, 对巴蜀文化甚至整个中国有很大贡献。

南方丝绸之路不光是通往西方的线路, 与东南亚、 中国东南海有很深的关系。 它不仅把巴蜀文化自身传向东南亚, 也是中原文化向东南亚传送的枢纽。 巴蜀文化还通过贵州、 广西、 广东, 最终传到南海。

(本报记者 庄芸蕾 苏可儿)

四川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978487次访问,全刊已有556026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