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皮朝纲:在中国古典美学园地里辛勤耕耘四十个春秋的学者

   期次:第637期   作者:余虹   

编前语近日, 我校原副校长, 文学院教授皮朝纲推出新著 《禅宗音乐美学著述研究》 , 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 4月 22, 《华西都市报》 在第七版 “巴蜀名家” 栏目作了全面报道。 作为我国当代最早一批研究禅宗美学的学者, 皮朝纲在禅宗美学中苦心钻研 30载, 出版多部重要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 100余篇。 其中 《丹青妙香叩禅心: 禅宗画学著述研究》 《墨海禅迹听新声: 禅宗书学著述解读》 《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 被学术界称为 “禅宗美学三书” 。 《禅宗音乐美学著述研究》 的推出, 是皮朝纲继禅宗诗、 书、 画 “三学” 著述的发掘、 整理、 研究之后, 对禅宗的音乐美学著述进行系统发掘、 整理、 研究的成果。 至此, 皮朝纲已初步完成了禅宗诗、 书、 画、 乐 “四学一体” 美学体系著述。

本学期开学初, 皮朝纲先生请我们几个弟子去他家, 送给我们每人一本他新近出版的 《禅宗音乐美学著述研究》 ,当我们从这位 83 岁老人手里接过这本55 万字的沉甸甸的学术专著时, 我们惊喜, 敬佩!

皮先生自上世纪 50 年代, 因读 《文心雕龙》 而与中国古代美学结缘。 他当时读此书是一篇一篇读, 一句一句解, 甚至是全文抄写, 同时学思结合, 还对其中的核心概念做了系统的文献摘录与分类汇编,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他被中国古典文论所吸引, 逐渐走进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殿堂。

上世纪 80—90 年代, 皮先生曾担任四川师大副校长, 曾参与过川师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研究生的教学工作。 虽然政事繁忙, 杂务繁多, 但先生仍然不舍其古典美学研究, 甚至不顾当时一些人对他 “不务正业” 的批评, 不舍昼夜, 坚持耕耘。

如果从 1978 年皮先生发表他的学术论文 《刘勰论形象思维》 算起, 他已在中国古典美学园地上不停地笔耕了四十个春秋, 发表论文 100 多篇, 出版专著 10 余部。 1985—1986 年, 皮先生出版了他的 《中国古典美学探索》 与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概述》 , 这是我们读研究生

时最早读到的中国古代美学著作, 它们以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为线索, 清楚阐述了每个范畴的内涵以及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由范畴而构筑起一个较为完整的古代文艺美学理论体系, 正是这两部书把我们领进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大门。

1985—1990 年, 皮先生先后发表了《论“悟”—中国古典美学扎记》 《“不即不离” 说的美学意蕴》 《六祖 “革命” 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完形》 《中国文化的杰作——禅》 《“不得其心,而逐其迹” ——禅与艺术在观念上的冲突》 等论文, 从而切入禅宗美学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 。 1991年, 皮先生 《静默的美学》 出版。 曾有学者认为该书标志着皮先生从中国古代美学向禅宗美学研究的 “转向” 。 其实,皮先生正是从传统美学的角度, 发现了禅宗对中国传统美学的重大影响, 探究了从佛学禅到美学禅的演变, 而禅意融合乃是中国传统美学完形的一个关键步骤。 皮先生一直把禅宗美学当做中国传统美学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来研究,因此, 与其说该书标志一种 “转向” , 不如说该书体现出皮先生对中国传统美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而对禅宗美学思想的整体研究标志着皮先生对中国古代美学更进一步的思考。 正如皮先生自己所言, 其禅宗美学的研究成果正是其对中国古代美学深入研究的结果, 正是在这部书中皮先生阐述了其对中国古代美学是人生美学、 体验美学的认识。

接下来的几年间, 皮先生相继出版了 《中国美学沉思录》 (1997) 等著作, 进一步丰富了他对中国古代美学是人生美学、 体验美学的思考,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国美学思想。 1999 年, 皮先生在其主编的 《审美与生成——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及其现代意义》 一书中进一步提出: 中国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两个向度是人生美论与艺术美论, 它们分别代表哲学体系中的美学形态和诗性智慧中的美学形态。 这一论断的提出明确了中国美学研究的基本向度。 皮先生中后期对禅宗美学的研究正是基于此两个向度的拓展。

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开始关注禅宗美学, 皮先生便开始从对中国古代美学的整体研究聚焦于禅宗美学思想研究。 1994 年、 2003 年, 先后出版了 《禅宗美学史稿》 《禅宗美学思想的嬗变轨迹》 ,体现出皮先生对禅宗美学思想本身的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他通过对禅宗美学是生命美学、 体验美学、 智慧美学的实证, 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美学是人生美学的思想。

在长期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研究实践中, 皮先生一直致力于思考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应如何进一步深入? 禅宗美学研究又如何深入? 2009 年, 皮先生提出创建 “中国美学文献学” 的倡议, 之后, 勤奋耕耘, 发掘、 整理、 研究禅宗大师的诗论、 书论、 画论、 乐论, 从而为禅宗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并以惊人的速度,在短短的几年间出版了四部著作:《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2012)、《丹青妙香叩禅心:禅宗画学著述研究》(2012)、 《墨海禅迹听心声:禅宗书学著述解读》 (2013)、 《游戏翰墨见本心: 禅宗书画美学著述选释》 (2013) , 每部的字数都不下 50万字。 如此成就, 令人惊异! 也让人深深敬佩!

皮先生身体一直不太好, 经常生病吃药, 对先生的身体, 我们甚为担忧, 经常劝导其注意休息。 然而, 先生却关心、热爱曾经教育和培养过他的母校——四川师大, 热心担任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 每年要听几十节课, 他说他有 “狮子山情结” , 他要 “情系狮子山, 守望狮子山” 。 即使如此, 皮先生仍笔耕不辍。 《禅宗音乐美学著述研究》 的出版, 标志着先生在中国美学领域的又一杰出成就,这部书被学者称为 “中国禅宗音乐美学的第一部专史性著作” , 具有 “发现与填补学术空白点的意义” , “对于中国美学文献学的建设具有奠基之功绩” 。 以上学术专著, 构筑起了皮先生关于画学——书学——诗学——音乐学四位一体的禅宗艺术审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有学者认为其 “在理论的体系性、 史料的专深性、 艺术门类的饱满性等方面, 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同时也是皮先生关于“中国美学文献学” 研究的示范, 为后学提供了 “中国美学文献学” 研究的方法论指导。 使人深受启迪的是: 中国美学文献学与禅宗美学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门学科, 可它们在皮先生那里, 却成了相互支撑的学科; 他还总结他的体会是:从美学文献的新发掘开辟美学新学科的建构之路。 他认为, 美学文献的新发掘, 不仅是中国美学文献学进一步建构的重要途径, 也是禅宗艺术审美学创构的重要途径。

从中国古代美学到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 再到禅宗美学, 再到中国美学文献学, 皮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美学领域的研究, 不断在这块领域中拓深拓宽自己的思考, 近 40 载, 皮先生把自己的生命与智慧植根于这块领域, 生命与学术相互滋养, 皮先生以 “静心斋” 为书斋名, 以 “宁静淡泊, 坚韧求索” 为座右铭,早已把研究传统美学视为自己的生命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也早已融为先生的生命智慧, 凡是与皮先生接触过的人, 很快就能感觉到, 先生为人的低调, 在对待名利上的淡泊与豁达, 在待人处事上的谦逊与诚挚。

然而, 一旦涉及到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皮先生总是表现出一种热情、 执着与使命感。 上世纪八十年代, 皮先生在担任四川师大副校长时, 便热心美育工作, 支持、 帮助在川师创建了全国高校中第一所 “业余美育学校” , 它一直延续至今, 它的办学经验, 成为川师大办学特色之一的重要内容。 皮先生非常关心文学院美学学科的建设, 即使退休多年, 也一直热情参与美学学科建设的各种工作,热心、 细心帮助研究生撰写论文。 2017年底, 他积极帮助文学院创办了研究生的学术园地 《文苑研究生论坛》 , 主动帮助研究生出版 《国内美学研究动态》 文集, 等等。

皮先生说: “在中国古代美学这块园地里, 我只是一个诚心的耕耘者。 我不懂的东西还很多, 我还要继续学步, 我永远在路上! ” 我们祝愿他老人家生命之树常青, 学术之花更艳!(作者系我校文学院教授 、 哲学博士)

四川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988次访问,全刊已有555847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