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悲壮走向豪迈

   期次:第635期   作者:郭 倩   

2008年注定是全体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日子。 那一年, 汶川 8 级地震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神经, 成为中华民族最为悲壮的注脚。 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干涸的泪水, 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消弭的伤痛, 终于被十年的光阴抚平。

“我们永远不知道是太阳先升起,还是意外先来临, ” 一如十年前的汶川、 映秀和北川以那样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线。 2008 年5 ·12日 14时 28分 04秒, 汶川的时间永远停在了地动山摇的那一瞬间, 地震吞噬了无数条鲜活的生命, 他们可能是某个家庭的丈夫、 某个孩子的母亲、某个像你我一样对未来充满向往的学生。 据官方数据统计,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 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一个无处安放的灵魂。

十年很短, 短到无法丈量一个人生命的长度。 站在 2018 年的时间节点上回首过望, 我们仿佛还能听到那年汶川的呜咽。 那一年有一个女孩, 她叫邹慧樱, 为了救同伴被埋废墟身亡; 那一年有一位飞行员, 他叫李月, 运送物资时飞机失事, 失事时刚领结婚证; 那一年有一位老师, 他叫谭千秋, 张开双手像雄鹰一样护着了课桌下 4名学生,还有小英雄林浩、 可乐男孩薛枭、 敬礼娃娃郎铮……太多人太多事, 在那年被刻上了历史的纪念碑。 在自然灾难面前, 我们的力量显得多么微不足道但又如此气震山河。 还记得十年前的今天, 电视台滚动播放着救援情况, 地震伴随着暴雨, 暴雨形成堰塞湖, 余震, 狂风, 滑坡阻拦着每一个想去到现场的脚步。 开车不行, 他们徒步; 举重机不行, 他们徒手, 就这样, 雨水冲刷着泥水, 泥水裹挟着血水, 数不清的幸存者从废墟中被抢救出来, 那一刻, 十岁的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民族之力量, 中华之精神。

十年很长, 长到足以孕育出一个“中国梦” 。 十年前, 北京奥运会以他独有的姿态向全世界重新书写了中国气势, 震后的中国必将浴火重生。十年后, 蛟龙潜水实现了 “敢上九天揽月, 下五洋捉鳖” 的雄心壮志, “一带一路” 展现了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的大国情怀。 十年, 我们终于收拾好行囊挥手作别那个在地震中哭泣的中国, 如今的汶川正在重新焕发 “大禹故里” 的勃勃生机, 阿坝高原上的青青草原在微风吹拂下摇曳生姿, 失去的家园在重建,受伤的心灵在平复, 我的祖国也正以全新的姿态步入新时代。

尼采曾说 “凡不能毁灭我的, 必使我强大” 。 十年过去了, 或许那只在废墟中翻找的手、 那双布满血丝的眼已经在记忆中模糊, 但是那些人和事都被抽象成符号, 幻化成音符融进中华民族的赞歌之中, 不论是百年还是千年万年, 他们都会与岁月不老, 与时光永恒。

(作者系文学院 2017级学生)



四川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2280次访问,全刊已有5558535次访问